您好!欢迎光临黄山市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官方网站!旅行社许可证号:L-AH000063 公司简介 | 联系方式 | 黄山天气 | 付款方式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党员之窗
       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坚持知行合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牢牢把握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正确方向
       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牢牢把握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正确方向至关重要。
       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全民族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人们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打牢信仰信念的思想理论根基。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倡导共产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始终保持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贯穿道德建设各方面,以主流价值建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引导人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深刻感知和领悟,使其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动自觉。
       推动中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美好社会的理想,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创造并形成了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华传统美德体现中华文化精髓,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例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为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深厚的哲学底蕴和美德资源。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发展,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积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道德建设的时代性、实效性。要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掘文化经典、历史遗存、文物古迹承载的丰厚道德资源,弘扬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让中华文化基因更好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要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深入挖掘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继承创新,充分彰显其时代价值和永恒魅力。
       坚持教育引导与实践养成相统一
       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坐而论”,更要“起而行”。
     《纲要》既指明了新时代公民道德认知的科学内涵,又提出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实践的具体要求。要注重教育引导,提升道德认知。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全过程,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认知。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引导人们将正确的道德认知融入工作和生活,从日常生活入手,从身边小事做起,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要坚持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形成知与行的良性互动。推进各类弘扬时代新风行动、群众性创建活动、学雷锋志愿活动、移风易俗行动,让教育引领和实践养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坚持德治与法治有机统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重要地位和功能。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需要坚持德治与法治有机统一。
       主流价值与法律法规同频共振,可以保障和促进价值倡导和行动实践的有效统一。坚持德治与法治有机统一,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公共政策的引导作用、工作机制的协调作用,形成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把道德导向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都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应及时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法律规范,推动社会诚信、见义勇为、志愿服务、勤劳节俭、孝老爱亲、保护生态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坚持严格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以法治的力量维护道德、凝聚人心。特别是各项公共政策制度从设计制定到实施执行,都应当体现道德要求,符合人们道德期待,实现政策目标和道德导向有机统一。要加强对公共政策的道德风险和道德效果评估,及时纠正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背离的突出问题,促进公共政策与道德建设良性互动。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修订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突出体现自身特点的道德规范,更好发挥规范、调节、评价人们言行举止的作用。
       坚持积极倡导与有效治理并举
       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既要靠积极倡导,也要靠有效治理。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要遵循道德建设规律,既选树时代楷模又选树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构建多层次示范群体,综合运用宣讲报告、事迹报道、专题节目、文艺作品、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树立鲜明时代价值取向,彰显社会道德高度。要尊崇褒扬、关心关爱先进人物和英雄模范,建立健全关爱关怀机制,维护先进人物和英雄模范的荣誉和形象,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公民道德建设既要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也要聚焦重点、抓住关键。这就要求区分不同对象、层次,把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比如,党员干部要加强政德修养,在道德建设中起表率作用;青少年要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社会公众人物要注重道德自律,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树立新风正气、祛除歪风邪气。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社会管理、舆论监督等各种手段,有力惩治失德败德、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组织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不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针对污蔑诋毁英雄、伤害民族感情的恶劣言行,特别是对于损害国家尊严、出卖国家利益的媚外分子,要依法依规严肃惩戒,发挥警示教育作用。针对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服务、公共秩序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逐一进行整治,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建立惩戒失德行为常态化机制,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作者为中央宣传部《党建》杂志社副社长)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19日 08 版)


       补足理想信念之“钙”

       古人云: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理想信念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举止。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项基本要求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以共同理想信念组织起来的政党。思想建设是我们党的基础性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是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全党理想信念坚定,党就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就能不惧艰难险阻,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习近平同志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革命时期,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实现理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新长征路上,我们要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要靠全党全国人民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正是因为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习近平同志强调,“坚定‘四个自信’,最终要坚信共产主义、坚信马克思主义。”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炼就金刚不坏之身。英雄模范之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舍生忘死,之所以能够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之所以能够洁身自好、光明磊落,最根本的就是他们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坚守。党员、干部只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之本,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识和执着追求。当前,特别是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坚定理想信念,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实际工作。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实际工作而空谈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们既不能离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就讳言甚至丢掉远大理想。每一名党员都要把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并将其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进取、对繁重任务的勇于担当、对高尚情操的笃定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作者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19日 08 版)

       脱贫攻坚首先要抓好作风建设
       绷紧作风这根弦,坚持问题导向,实打实地在帮扶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脱贫攻坚,从严从实是要领。”打赢这场硬仗,坚持从严抓好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是关键。脱贫工作既是体现一级党组织能力水平的政治任务,更是检验基层党员干部作风的时代考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要持续做实做细日常扶贫工作,还要抓好村(社区)一级党员干部的作风养成,坚决克服“歇歇脚”“喘口气”“差不多”等松懈疲软思想,切实让老百姓感受到工作的实效。
       作风建设必须久久为功。任务越艰巨、考题越难解,越需要良好作风。没有纪律严明的工作作风,能力再强、态度再好也难以实现预期目标。抓好作风建设,要让每一名党员干部找准定位、挑起担子,在最吃劲的时刻咬紧牙关,在最要紧的关头保持清醒,守好自己的责任田;还要绷紧作风这根弦,坚持问题导向,实打实地在帮扶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作风建设重在压实责任。2017年以来,枣庄市坛山街道自上而下压实担子,按“看成效、严问责”的要求,逐步规范了解情况、建档立卡、挂钩结对、研究办法、跟踪落实、坚持回访、问效问责等具体流程,督促党员干部主动想法子、找路子。目前,全街道15个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200余户,其中195户已实现稳定脱贫,11名帮扶不力的党员干部被单独谈话,并签订整改军令状。
       工作扎不扎实、作风硬不硬气,群众满意度始终是衡量的重要标尺。群众反映什么、不满什么、需要什么,我们就重点关注什么、纠改什么、落实什么。只有通过信访受理、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民意、掌握民情,着重查纠惠民政策不落地、开展工作不踏实、临近收官喘口气、丁点成绩挂嘴边等虚浮现象,我们才能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才能真正让扶贫工作深入人心、赢得认同、收到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明年就要收官,要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重点做好那些尚未脱贫或因病因伤返贫群众的工作”。基层党组织是党和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前沿堡垒,每名党员干部都是攻坚克难的战斗员。时刻保持党组织先进性,恪守党性原则,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中坚骨干作用,把党的政策主张、惠民利民举措一步一个脚印付诸实践,我们就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

(作者为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坛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19日 05 版)
Copy © 2010-2020 [黄山春秋国际旅行社]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L-AH000063 ] 地址:黄山市屯溪仙人洞新苑6幢401室   法定代表人总经理罗阳
24小时服务热线:13955974196 电话:0559-2312377 2312318 传真:0559-2312399 客服扣扣:2523095776 / 2309549956 投诉电话:0559-12345
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 E-mail:hscq126@126.com 皖ICP备18014645号-5 皖公安备3410020200039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