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京闭幕
原标题: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京闭幕
人民网北京12月28日电 (记者彭波)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2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证券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新修订的森林法、社区矫正法、关于修改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的决定、关于废止有关收容教育法律规定和制度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签署第37、38、39、40、41、42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栗战书委员长主持会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168人出席会议,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民法典草案的议案,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委托王晨副委员长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说明。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权最高人民法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决定。根据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20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分别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华侨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接受张俊勇辞去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职务的请求的决定。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
会议经表决,任命骆惠宁为十三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会议表决通过了第五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会议还表决通过了其他任免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曹建明、张春贤、沈跃跃、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陈竺、王东明、白玛赤林、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武维华,秘书长杨振武出席会议。
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杨晓渡,国务委员、中央军委委员魏凤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部分全国人大代表,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等列席会议。
闭幕会后,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五讲专题讲座,栗战书委员长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作了题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讲座。他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和巨大功效,坚定制度自信;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把牢前进方向;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出的任务要求,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民论坛:筑牢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
染衣、酿酒、织布、古法造纸、制作胭脂口红……最近,一个叫李子柒的姑娘,把传统文化和田园生活拍成视频上传网络,引发海内外网友关注。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是李子柒带给我们的生动启示。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来看,“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制度和治理保障。我们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一定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在全党全社会持续深入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
价值观念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近年来,从“守岛英雄”王继才到“给地球做CT”的海归科学家黄大年,从“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到破荒开路的“樵夫”廖俊波,无数楷模树起精神标杆,引领全社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我们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为国家治理提供源源不断的价值滋养。
“重莫如国,栋莫如德”。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美好社会的理想,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创造形成了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国家发展壮大就有了强大精神力量。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30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