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黄山市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官方网站!旅行社许可证号:L-AH000063 公司简介 | 联系方式 | 黄山天气 | 付款方式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党员之窗

——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④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强调,“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智能制造正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成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的契机。

 

近年来,智能制造在我国呈现加速发展势头,应用规模逐渐扩大,融合层次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格局。一是有效推动了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二是带动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智能制造技术、先进智能工艺在重点行业和领域不断普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智能数控机床等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长足发展。三是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不同行业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智能制造发展模式,形成了高水平、示范性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势头。

 

在取得积极成就的同时,成本制约、技术瓶颈和人才短板是制约我国智能制造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第一,解决智能制造改造成本难以消化的问题。由于设备投资及技术学习的成本较高,部分企业在人、财、物上的成本压力很大,导致企业投资智能化设施的积极性不高。这就需要从成本上为企业“减负”,其中所得税抵扣、进口税收优惠等税收激励和技术改造资金、设备购置补贴等专项扶持基金,可以分别起到“推一把”和“拉一下”的效果。

 

第二,化解智能制造落地的技术难点和应用瓶颈。智能制造对多数传统企业来说属于新兴技术领域,在改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技术、管理和应用的瓶颈。一方面,要寻找智能制造落地的“撬动点”,推动“生产换线”“设备换芯”“机器换人”,从而使制造业接上互联网的“云端”、安上智能的“大脑”。另一方面,要破解技术受制于人的难题。我国应加强共性技术攻关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解决关键流程、重要领域、特殊工艺的技术瓶颈,强化对企业智能制造的技术支撑。

 

第三,破解高素质人才紧缺和产学合作受阻问题。我国在智能制造标准制定、国际谈判等方面的人才相对短缺,企业一线员工综合素质和操作能力偏低,人才紧缺和产学合作受阻成为制约智能制造落地的短板。这就需要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企业应联合高校建立健全符合智能制造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实质性合作,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联盟,共同围绕智能制造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

 

(作者为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人民日报 》( 20200803 05 版)

 

Copy © 2010-2020 [黄山春秋国际旅行社]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L-AH000063 ] 地址:黄山市屯溪仙人洞新苑6幢401室   法定代表人总经理罗阳
24小时服务热线:13955974196 电话:0559-2312377 2312318 传真:0559-2312399 客服扣扣:2523095776 / 2309549956 投诉电话:0559-12345
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 E-mail:hscq126@126.com 皖ICP备18014645号-5 皖公安备3410020200039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