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黄山市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官方网站!旅行社许可证号:L-AH000063 公司简介 | 联系方式 | 黄山天气 | 付款方式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党员之窗

上午10点,正在查看秧苗长势的张德木,瞄了一眼温度计刻度,眼瞅着涨到了27℃,他第一反应,就是抓紧开天窗,给大棚通风降温。

“最近气温高,秧苗热不得,要及时控温。”话语刚落,老张三步并两步,径直来到大棚外,顺着溜索一个劲往下拉,分把钟的功夫,大棚顶部的塑料膜被卷了起来。

今年57岁的张德木,别看年纪不轻,干农活却是一把好手。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返乡务农之前,他没少折腾,干过水电工、开过矿山车,45岁的时候,才回到老家,和水稻打起交道。

老张是地道的广德人,家住升平街道团山村戈村自然村。2014年,老张成立家庭农场,2019年,他又创办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渐渐地,老张成了村里头的种粮大户,面积从起初的百把亩,扩大到了今年的700多亩。

地虽多了,但老张不愁,因为除了自己,他还有不少“铁伙计”,一到农忙,干起活来比谁都好使。

眼下,春回日暖,田耕正忙。

在春耕生产中,老张的各式农机纷纷“上岗”,这其中,自然离不开他背后的“勤学苦练”。

老张坦言,“虽然自己底子薄、经验浅,但学会‘新农技’,种粮才更有底气。”这话一点不假,赶在秧苗下田前,老张又买了台无人机,就等施肥派上用场。

时间拉回至8年前,那时的老张种田,全凭一股子蛮力,卷起裤腿扛上锄头,就扎进田里,一干就是一整天。

“最初都是撒播稻种,费人工、种子不说,还费时间。”老张回忆道,2017年开始引进农机,现在耕种收全部实现机械化,最重要的是省心。

站在新入手的无人机旁,老张满眼都是“宠溺”。他告诉记者,现在水稻育秧、栽插、机耕、机收、烘干等农事服务,一站式就能办齐。

从人力插秧到机插秧,从撒播种田到流水线育秧,从人工施肥到无人机植保……在老张看来,种粮技术更新迭代快,不学就会落伍,之所以一把岁数还卖力“学艺”,因为节本增效,看到了种粮能挣钱。

这时,广德市升平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詹伏国接过话茬说:“以机插秧为例,根据田块形状,事先规划路线,然后精准定位、栽插,省时省力,关键省去了人工,省下来的,就是赚到口袋里的。”

技多不压身。如今的老张,在村里那是真真的“三好学生”,田里动的、天上飞的、棚里育的都能学,因为他清楚,只有熟练掌握更多“新农具”,种粮才能事半功倍。

去年,老张大丰收,单季稻产量突破1200斤,为此他还拿到了广德市农业农村局评比单产提质增效的二等奖。

“没想到种田,还真种出了点名堂来。”提起获奖的事,老张伸出手指给记者比划道,“奖金足足2万块,这田,种得值!”

这个“值”字,还体现在享受到的各种农补政策上。

“小麦补贴100/亩,代耕代种补贴10/亩,农机补贴30%,就连新上的无人机也补贴了1万多……这些都是实打实补到卡里。”詹伏国继而补充说,农业政策好,农户积极性高,粮食安全就能稳。

这些年,持续推出的利好政策,也为老张进一步扩大耕种规模坚定了信心。

“的的确确从地里挣到钱了,但又投了进去,盖大棚、建厂房、买农机,越往里投,就越有的种。”老张感慨,只要人不闲、地不空、农机不停转,种田同样有奔头。

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

20250328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Copy © 2010-2020 [黄山春秋国际旅行社]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L-AH000063 ] 地址:黄山市屯溪仙人洞新苑6幢401室   法定代表人总经理罗阳
24小时服务热线:13955974196 电话:0559-2312377 2312318 传真:0559-2312399 客服扣扣:2523095776 / 2309549956 投诉电话:0559-12345
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 E-mail:hscq126@126.com 皖ICP备18014645号-5 皖公安备3410020200039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