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黄山市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官方网站!旅行社许可证号:L-AH000063 公司简介 | 联系方式 | 黄山天气 | 付款方式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水墨徽州
 
     歙县许村的形状,像一只临水的葫芦;绩溪湖里村好似新安江边的一尾鲤鱼,石家村道路纵横规整,布局形如棋盘;黟县的宏村,则是模仿农业社会的吉祥物牛的形状来设计的;婺源的汪口像水面上的一面荷叶;泾县黄田的洋船屋则是一艘高歌猛进的船;旌德的江村坐落在金鳌山下,像一个巨大的鳌……至于曾被朱熹称为“徽州第一村”的呈坎,则是按照“易经”里的“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学说布局的,依山傍水,形成二圳五街九十九巷,宛如一幅玄妙的八卦图。

      世界上也许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那样热爱和寄情山水了。山水成了中国人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之一,它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更有着哲学的意义。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一直伴随着中国人的身前左右,使得他们在遇到挫折和烦恼时,增添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也使得他们在内心深处找到了精神安慰。
 
  枕山环水
 
  徽州到处是茂林修竹,潺潺的流水,而众多特色的徽州民居,宛如散落其间的粒粒珍珠,精气内蕴,融有山光水色。如果说徽州是一株千年银杏树的话,那么,徽州民居就是这株银杏树上悬挂的粒粒果实。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里写道:“黄山向晚盈轩翠,黟水含春傍槛流。 ”清代尚书、徽州人曹文埴在描述自己的家乡时说:“青山云外深,白屋烟中出。双溪左右环,群木高下密。曲径如弯弓,连墙若比栉……”在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家园图”中,我们不难发现,环绕房前屋后的离不开山水,有着背山朝阳的沉稳与临水远眺的空旷。
 
   徽州为山冈丘陵地貌,溪流水塘遍布,徽州的古民居与山清水秀的环境是合而为一的,仿佛天然绘就的中国泼墨山水画,写意而自然。今天,来这里的外地游客,沿着山路或者是水流,曲曲折折地前行,不期然地,眼前就会现出一幢百年的老房子,有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感觉。
 
   徽州人选择自己的居所,讲究枕山、环水、面屏、朝阳,而这也集中体现了徽州的地域特征和历史上徽州人的风水意识、价值取向等。在很大程度上,风水是为了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
 
   徽州民居虽然枕山环水,但不能开门见山,所谓的面屏,也就是要建造照壁,受风水意识的影响,古代人在房屋等建筑门外或门内建造一堵独立的墙,起到挡风、遮蔽视线的作用。民间风水讲究导气,但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被视为不吉。徽州稍大一些的古民居,都设有照壁,照壁上装饰有砖雕,内容大多都是吉祥的花鸟、灵兽等,寄托着人们的一些愿望。
 
   徽州号称五千村。从整体上说,村落的居民几乎是从中原迁徙而来,千里迢迢来到新安江沿岸,为的就是休养生息。村落在选址和建设上都很谨慎,基本的原则就是满足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之下的农业生产和生活。首先着眼于土地、水源、山林,着眼于小气候,安全,防灾。从新安江两岸的环境来说,这些似乎都不是问题。在此基础上,村落选址和建设还强调美学意义,以及牵强附会的神灵意义。
 
   农耕社会中,人们总是把吉凶祸福归因于各种神和自然力量,于是,人类产生了对于自然力量的崇拜,在这种崇拜中,山川的形状首先被附会成世事兴衰的原因。于是,堪舆风水应运而生。在徽州,风水先生一般叫做“罗经师”或者“阴阳先生”,他们最关注的一般有两点:一是环境的领域感。领域感能培养村民的归属意识和安全意识,有利于培养宗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一般情况下,一座村落,背后要有祖山、少祖山,前面要有案山、朝山,左右要有连绵的山峦,一般叫护沙或左辅右弼。村址四周的山岭一般呈闭合形状,大体要有中轴,景观要近于对称,并且,山形要有层次。这样的要求,实际上是在隐喻和暗示着衙署的公堂,希望子孙能走正途。二是村址附近最好有圆锥形的山峰,以在村子东南方,即巽方最好。尖尖的山峰一般就叫文笔峰或者卓笔峰,主文运;如果有整齐的一排山峰,就会叫笔架山。一座村庄,如果倚临文笔峰或者笔架山,那就比较理想了。如果环境不很理想,也可以通过人工方式来补救,如用庙或者亭来补缺,用塔来取代文笔峰,改称文峰塔等。另外,凡有文笔峰的村子,在村前面对文笔峰的地方,要有一口天然的或人工的池塘,称为砚池,文笔峰投影于其中,叫做“文笔蘸墨”。这样的安排,目的是为了激活村落的文气。同时他们考虑到,圆锥形的山峰是“火形”,怕引火进村闹灾,所以要用水池消解。
 
   宏村的风水
 
  风景秀美的黟县宏村,背靠古木参天的雷岗山,前含波光潋滟的南湖,傍依碧水萦回的
 
  溪河。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为汪姓聚族而居之地。这里山水俱佳,是块风水宝地。所以,当中原移民、富绅,汉末龙骧将军汪文和的后代、汪姓六十六世祖汪彦济前来察看时,当即决定在这里定居了。起初,他在雷岗山下建了一座号称“十三楼”的房子,一家老小都住在里面。后来随着人丁增加,村子便不断扩大,形成了几百户数千人的规模。
 
  尽管宏村依山傍水,人口有所增加,但在长达300年的时间里,却不断遭到火灾的侵扰。在这种情况下,宏村人觉得有必要请一个风水师来指点了。
 
  对于风水,宏村汪氏当然是重视的。其实不仅仅是汪氏家族,每个徽州家族都有着浓郁的风水观念。自元代之后,全国风水文化的中心就从江西的赣州转移到徽州。明清时期在江南乃至全国,拿着罗盘神秘兮兮看风水的,不少是徽州人,尤其是徽州婺源人。在这些风水先生当中,较多的是落第的文人,他们仕途不顺,于是便研究《周易》,研究堪舆地理之学,他们也从中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找到了谋生的手段。
 
  宏村人请到的是休宁县城海阳的风水师何可达。何可达在当时的徽州非常有名,徽州不少村落都是由他来设计的,包括歙县的唐模村。
 
  何可达来到了宏村。他先是跟宏村的居民大谈了一番风水理论,比如“商家门不朝南,征家门不朝北”之类,因为商属金,南属火,火能克金,故而不吉利;征属水,水克火,也不吉利。商、征,实际上都是徽州商人或移民的代称。然后,何可达又说了一通墓地选择的要素,他引用了程颐所说的“五患”,“五患”是什么呢?就是在选择葬地时,使该地他日不为道路,不为城廓,不为沟池,不为贵势所压,不为耕地所及。何可达还搬出了朱熹的一套理论:坟地要“安固久远”,“使其形体全面神灵得安”,如果“择之不精,地之不吉”,那么“子孙亦有死亡灭绝之忧”。
 
  风水师何可达宣扬了一番大道理后,便开始行动了。他手里拿着一个万安罗盘,在宏村和附近的山野里东测一下,西测一下,然后就回家去了。回家后过了很长时间,何可达又来到宏村,给宏村人弄出了一个方案,这个方案是仿照“牛”形设计的。牛是农业社会的图腾,当时的人们认为把村庄建设成为牛形,日子会平平安安、和和美美的。另外,农业社会里的人谁不喜欢牛呢,住在牛形村庄里,他们会觉得踏实、亲近。
 
  根据何可达的指点,以及民间“花开则落,月满则亏”的传统说法,村民在村中那口仅有的天然泉眼处,掘出了一块半月形的水塘,取名为“月沼”,然后水接上游,引着西溪活水,南转东出,在各家各户门前流淌,经过月沼,最后流回溪水下游,这就是九曲十弯的水圳,像一条血脉一样,活跃了整个村落。村人还筑石成坝、设置水闸,以控制水势,水闸是水圳的入口,也是全村的水系之首。这样一来,山涧之水便顺坡而下,潺潺而流,四通八达,从每户人家的门口经过,不仅方便了居民的生活,而且有利于民宅的防火。对此,清代诗人、新安名士胡成浚赞道:“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 ”而当初,村规民约对村人使用水圳作了严格的规定,比如不得倾倒垃圾、
 
  污物,洗涤食物和衣物都有规定的时辰等。
 
  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宏村人仍照着何可达的规划,进行填充、扩展。到了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由于宏村人口的增加,村中月沼蓄存的“内阳水”,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地人的使用需求了,宏村人又集资倡导,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四周砌石立岸,建成南湖,这是宏村八百多年来水系建设的“高潮”。建成的南湖呈大弓形,弓弦处即湖内侧,铺了青石板路,其附近建有民居房屋;弓背部即湖的外侧修了两层湖堤,上层有几丈宽,铺石板、嵌卵石,下层则栽植杨柳,每隔丈五远,各种红杨、翠柳一株。南湖是宏村的水系总汇之所,聚集着全村水圳和月沼下泄之水,它的兴建,补足了村落背山面水的需要,完成了“水口”的建设。其间,宏村人不断进行道路、水系、建筑、绿化的综合性建设,临湖先后修建了祠堂、书院、宅院、绣楼等。
 
  此后,宏村人又在村西虞山溪上,架起了四座木桥。在村口,种植了两株树,一株为红杨,高20多米,枝丫似伞,盘曲交错;另一株为银杏,树状如剑,直刺天穹——至此,一个所谓的牛形村落形成了。从宏村水系结构上看,整个村落的水圳、池塘等刚好构成一个类似于牛的消化系统的形状。 “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雷岗山宛如水牛昂首,参天大树恰如牛角峥嵘,跨溪的几座桥犹如牛腿奋蹄,傍着泉眼挖掘的半月形的月沼好似“牛胃”,涓涓流向各家各户的水圳好比“牛肠”,而当地人还根据水流的粗细,将月塘以上部分的水圳称作“牛小肠”,月塘以下部分称为“牛大肠”,至于村南的南湖就是“牛肚”,而众多的古民居,则成了“牛身”。
 
  就这样,一个美丽宁静的乡村,像一幅巨大的山水画一样,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描绘,慢慢成形,趋于完美。如今的宏村尚有居民300多户1000多人,村子里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达140多栋。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今天的人们大都认为,宏村最大的特色,在于牛形水系设计,它不仅仅便于居民生活用水、农田灌溉,而且还有着预防火灾、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作用。一些中外建筑学家更是感叹:在400多年前,徽州人能够建造出这样的水系,把水源及其周围的一切安排得如此合理、巧妙,为世界上所罕见。
 
 屏山村的布局
 
  离宏村不远的黟县屏山村,其布局也是风水观念的集中体现。这个位于黟县东南部旧时称为九都的小村,正对着两座山,用当时民间风水的说法就是,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左边山稍高,青龙高于白虎,这在风水上是一个好兆头。屏山村的前方有一排整齐的山峰,是标准的笔架山。在村口,原先有一个很大的人工湖,叫长宁湖,跟宏村的南湖一样大。这样的湖,明显地就是为了消解文笔峰的“火形”而建造的。只是到了后来,被填平造田了。
 
  在村落建设中,对水的流向也很有讲究。按风水的要求,水流最好是从西北角引进村落,从东南角出村,“山起西北,水归东南,为天地之势也。 ”屏山村的水流方向同样也是如此。屏山村的水系安排也体现了构建的匠心独运。当年屏山村的布局和建设,丝毫不亚于现在著名的宏村与西递,它甚至比它们更胜一筹。从黟县屏山村流过的吉阳溪,是横江的另外一条支流,吉阳溪从村中流过,呈现出“S”形,村落散落在河水的两边。这样的水流就像是八卦太极符号当中的一条线,有着神秘的意味和吉祥的意蕴。现在,屏山村水边的石阶不时传来村妇浣洗的棒槌声,十余座各具特色的石桥横跨溪上,这样的情景,真是名副其实的“小桥流水人家”。
 
  屏山村坐落的数百间古民居,其中只有一幢房子朝着正南,其他的则稍有偏向,有的干脆就是朝北。而这种情况,在徽州古民居中可谓比比皆是。即使受到条件的限制,不得不向南开设时,也要想方设法开偏一点,哪怕只开成一道斜门。歙县渔梁有一处宅子坐北朝南,面向紫阳山,门前流经一条河流。由于受地基的限制,宅门正对着紫阳山上的一块怪石,在风水师眼里视为不吉利,于是不仅将宅门的门向作了偏斜,还在门前设置了一块“石敢当”,以为镇邪。位于屯溪26公里处的呈坎,是按照“易经”里的“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学说布局的,依山傍水,形成二圳五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这里的古民居,门一律开在东面。
 
  对于古代民间盛行的风水学说,今天的人们需要唯物地、辩证地分析、看待,这当中有荒谬、迷信的糟粕,也含有不少值得重视与借鉴的经验、科学的成分。长期以来,风水被一些民间的风水师罩上了迷信、愚昧的外衣,使得本来具有朴素科学原理的古代环境工程的经验总结,变得扑朔迷离,甚至成为骗人的把戏。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一书中指出:“风水包含着显著的美学成分,遍中国的农田、居室,乡村之美不可胜收,皆可借此以得说明。”而从根本上来看,影响徽州民居、村落等建筑的风水观念,强调的是意义,着重于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徽州人费尽心思地卜地为居,建造房屋,在骨子里是想追求人与天、自然与社会、肉体与精神的和谐统一。而反过来思考,烟树葱茏之间,栉比而立的徽州古民居,当然是徽州人意识和思想的体现。
 
  水口
 
  在古代徽州民间风水意识中,尤其注重“水口”,水口不仅是村落重要的组成要素,同时也是村落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一般来说,进入到水口边上,也就是进入该村的地界了。徽州村落中水口的建设,可视为一方门户的建设。所谓水口,指的是古村落所具有的水源流出、流入的地方。大凡百年以上的古村落,都拥有精心规划设计的水口,水口一带,往往是一个村落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也是古村落的咽喉,这里往往植“水口树”,如樟树、松柏、楠木等,还建有亭、塔,等等。歙县棠樾村的水口设在村落的东南角,也就是八卦中的巽位,但因为这里地势比较平坦,为了增加气势把住水口,人们在水口旁砌筑了七个高大的土墩,称作七星墩,墩上种植有大树,以屏风蓄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财富的象征。徽州人不仅视水口有着出入口的功用,还将水口与他们的命运、前程等联系在一起,注重从文化上甚至是从“天理上”,去寻找并赋予自己的居所以哲学意义。(赵焰 张扬/文)
 
Copy © 2010-2020 [黄山春秋国际旅行社]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L-AH000063 ] 地址:黄山市屯溪仙人洞新苑6幢401室   法定代表人总经理罗阳
24小时服务热线:13955974196 电话:0559-2312377 2312318 传真:0559-2312399 客服扣扣:2523095776 / 2309549956 投诉电话:0559-12345
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 E-mail:hscq126@126.com 皖ICP备18014645号-5 皖公安备34100202000397
友情链接